以前做学生的时候,一直听钟声。后来当老师了,还是听钟声。
这辈子,听惯了这钟声。
小时候,村学校园里的树上,挂着一口大钟,上课敲两下:上课!很严肃;下课敲三下:下课了,很轻松;集合连续敲,快快快……很着急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曾经敲过钟。有一天老师说,你去敲一下集合的钟。我感觉这个使命沉甸甸的,立正站好,深深地吸了一口气,就像升国旗一样的庄重肃穆,集合钟声响过,全校的师生都是急急忙忙地跑步到了操场,我想起了战场上冲锋号响过,所有的战士都是冲锋陷阵,前赴后继。
钟声就是集结号,钟声就是召唤,钟声就是命令。上课了,认真地听讲,冷静地思考,正确地作业。下课了,做广播操,做游戏,做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。
雨果的《巴黎圣母院》里有个人叫卡西莫多,他就是一个有着深刻内在美的敲钟人。
其实,我们都是敲钟人。
回老家了,想着去看看我曾经读书的小学,我的小学因为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已经停办了,窑洞教室的门窗已经不见了,校园里面长满了杂草,唯有那个大钟还在,孤零零地挂在树上,满面沧桑,锈迹斑斑。我明白,这大钟是从庙里拿来的,人们都是有所忌讳,所以它还在,它孤独地留守着,留守着一份遥远的记忆。
流连在校园里,我仿佛能够听到教室里面黑板上写粉笔字“吱吱嘎嘎”的声音,仿佛能够看见杂草里面若隐若现的小墨棒写下的字迹,仿佛能够听到老师抑扬顿挫的讲课和学生琅琅的读书声,仿佛能够听到钟声悠悠,如泣如诉……
大钟是来自于庙宇的,难怪它的声音总是那么的好听,我总是觉得这钟声就是佛音,曾经的香烟熏陶,经书洗礼,给了它特别的灵性。走进校园的那一瞬间,这铿锵浑厚、清扬激越的钟声,响彻了整个校园,也敲进了我的心灵深处。如醍醐灌顶,幡然醒悟,好像在尘世的纷杂中寻得一丝超脱,那颗浮躁的心,随着这钟声的响起便渐渐安静下来,用一颗宁静的心去洗耳聆听,去向善向美,去感悟每一点知识,以一颗无尘的心,还原生命的本真,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的所有。心善,自然美丽;心直,自然诚挚;心慈,自然柔和;心净,自然庄严。
铁打的大钟,流水的学生。钟声依旧,像蓬勃的日出,像清晨的露珠,像黄昏的霞光,像黑夜的烛光。在墨迹里沉香,在诗意里芬芳,在禅意里用心聆听……
曾经寻找音乐的真谛,其实,这钟声就是最美妙的歌声。曾经寻找时光的足迹,其实,这钟声就是最动听的脚步声。曾经寻找青春的激情,其实,这钟声就是最燃烧的岁月。在钟声中,送走了多少胸怀梦想的学生,在钟声中,又迎来了多少懵懵懂懂的少年。
蘸着钟声早餐,和着钟声读书,踩着钟声运动,伴着钟声晚练,枕着钟声睡眠。这钟声就是我的生命,这钟声就是我的呼吸,这钟声就是我的全部。
我用心去诠释这钟声的全部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;给你一个支点,可以撬动地球;做立体的人生;脚踏实地,仰望星空;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;明辨是非,警钟长鸣。
假期,校园的钟声静默了,我突然有些惆怅若失的感觉,我孤独了,我寂寞了,我的生活似乎少了许多。没有钟声的校园就没有了灵魂,没有了钟声的我也是魂不守舍。盼望着,盼望着校园的钟声再次响起。
亘古不变的钟声里,我上完了一年级上二年级,上完了小学上初中,上高中,上大学,走上工作岗位以后,在钟声里上班,在钟声里下班。
在钟声里渐渐长大,在钟声里慢慢变老。魂牵梦绕,永远的钟声。
□张德芳
标签: